酷鱼小说网 > 恐怖灵异 > 狩猎黑暗 > 题外话与感言

题外话与感言

    2020/4/24关于主角的三观塑造

    今天我才发现修改所损失的字数居然算在全勤里,为了补回来字数,索性就先更一章故事外的话题。

    其实在塑造主角三观的时候,我有一直在纠结一个案例,那就是假如你不杀一个恶徒,放虎归山后,他一定会再找机会报复你,那么你是否要在当时就解决这件事,一劳永逸。

    我纠结了这件事很久,如果他杀了人,那么他也算是违法,就成了个罪犯;不杀的话,他所爱的人很可能就会被恶徒复仇杀死。

    我之前一直在纠结一个英雄的概念,误入了蝙蝠侠那个不杀理念的死循环中。后来我想通了,我没必要去追寻布鲁斯的影子,他不杀人很多是出于怕自己彻底堕入黑暗,怕自己会大开杀戒成瘾。

    但顾晨曦不是,他们的本心不同,蝙蝠侠是以维持正义为主,而顾晨曦是以个人目的为主,正义为辅。他是个满腔热血的青年吗?不是,但他绝对是个三观很正的人。

    按顾晨曦的观念,做好自己的事就好,大多数情况,闲事他是不会管的。

    其实我没必要纠结是否应该杀死恶徒这个问题,这种事本来就不是顾晨曦需要考虑的,像小说一开始讲的,他本就不想当英雄,只是个幌子罢了。

    他也是后来一点点随故事发展,才对无辜者心生怜悯,决定‘兼职’英雄的身份。

    【也就是说,他虽然算是英雄,但并不单纯】

    那么重点来了,当面临上述的,‘是否要斩草除根,不留后患’的问题答案是什么呢?

    对于主角来说,答案是肯定的。当所爱的人们处在隐藏威胁中时,他会铲草除根,扼杀一切隐患。就像第一卷埃洛斯的结局,凶手不一定需要死的,因为局长想留着他的命调查些事情。

    搞不好他会成为污点证人,然后无期徒刑。但顾晨曦不允许这种事的发生,在最后一刻,他成功地‘劝说’了他,让其自行了断了生命。

    就像他的观点之一,讨厌的除了恶徒,还有圣人。当某些事触犯了他的底线时,他便不会再按常理来行事。

    这时候肯定会有圣母婊出来说,暴力是无法解决问题的,冤冤相报何时了巴拉巴拉的。

    有部电影的台词说得特别好——其实有些时候,暴力是可以解决问题的。

    在这里我并不是鼓动人们心生暴力,但很多事是讲不来理的,想要打击邪恶,维持正理就需要得到武力的保证。在面对恶势力时,光靠嘴没用,还得拳头硬。

    有些事与其说是怕触犯底线,不如说自己是没胆量去做。

    触犯底线这种级别的话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资格去说的,不是所有人都有布鲁斯韦恩的觉悟。大多数人,都只是怕惹事生非罢了,久而久之就成了懦弱。

    这世上本来就是弱肉强食,少些鸡汤可以让你看世界看得更清楚些。少说,多做,多去感受。

    小时候我看过一部动画片,中二剧《叛逆的鲁鲁修》,鲁鲁修最经典的名台词就是

    【想要当开枪的人,就要做好被射杀的觉悟】

    有些人为了活下去伤人,有些人为了欲望伤人,有些人迫不得已,被要挟去伤人

    诸如此类,我都可以理解,但只是理解罢了,事后该算的账一点都不会少。斯塔克说过,为什么我们只能当‘复仇者联盟’,而不是预防者联盟?

    这恐怕是这电影里最扎心的吐槽了,有些时候你并不能预见未来,而且有时候所谓的正义也不一定就是对的。

    与其类似的例子还有《少数派报告》,电影中警方利用预见未来的能力,逮捕了大量的准备犯案,却还未犯案的罪犯。因为体系有问题,到最后关闭了预知者系统。

    人们无法百分百地掌控万物发展,只能去改变其变数,来让事情向自己所期望的那一方向发展,但效果不一定是百分百的。

    我是学化学的,在长时间的化学实验中通过质能耗损可以得出,现实之中,没有百分百如意的事情。

    在这看似安和的世界中,只有亮眼的地方才可以被人们看到。而顾晨曦要做的,便是尽可能地成为强者,强到可以守住自己所爱的人和物,这就足够了。

    人们要学会区分伪善与慈悲。

    你可以是正义之子,但你并不代表正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