酷鱼小说网 > 历史军事 > 贞观闲人 > 第八百九十七章 劲敌难敌

第八百九十七章 劲敌难敌

    安市城的城门显然也被杨万春加固过,但凡有经验的守城将领都清楚,城门是整座城池防线最薄弱的地方,也是最容易被敌军攻破的地方,所以城门的防守从来都是重中之重。    安市城的北城门已被震雷轰炸了半个时辰,眼看着它似乎在不停颤栗,可偏偏仍未倒下,仍死死地钉在城门甬道口,城门正上方的城楼上,守军无数的箭矢疯狂地朝下面射去,简易组装的抛石车不停朝城墙下倾泻着巨石沸油,仔细观察城头守军的动态,虽然来回急促跑动,但并未见丝毫乱象,每个士卒的每个举动,皆在一丝不苟地执行将领的命令。    整整一上午过去,战况仍没有任何进展,城门没有倒下,唐军这边的投雷手却阵亡近千,全是近距离投掷震雷时被城楼上的守军用箭矢射杀,或是被抛石车投下的巨石砸死。    近午时分,李世民眯着眼冷冷地盯着远处鏖战的战况,神情冷漠地哼了哼,抬手朝北城门遥遥一指,道:“过去十架抛石车,朝城内抛火油,然后点火焚城,还有弓箭营列阵,朝城楼射箭,再传令投雷手,集中一点朝城门投雷,一定要给朕把城门炸开!”    传令将官匆匆离去,很快,中军阵内推出十架巨大的抛石车,抛石车的后面,紧跟着一个弓箭营方阵,靠近吊桥边停下,一个个巨大的陶罐安置在抛石车上,士卒狠狠一扳机括,抛石车发出刺耳的声响,腾的一声,巨大的陶罐在半空划出一道高高的抛物线,越过高耸的城楼,直接落入城内。    陶罐内满载着极易燃烧的火油,落地而碎,火油流满一地,城外弓箭营方阵内,随着将领厉声大喝,一轮轮点燃了的火箭也划过一道抛物线射入城内。    城内火势顿起,很快燃烧起来,黑色的浓烟滚滚扶摇而上,伴随着城内守军和百姓惊慌的喊叫声,有条不紊的防守节奏顿时被这一阵大火弄得一团混乱,城墙上的守军明显有些慌张了,在将领们的拳打脚踢和呵斥下,这才渐渐恢复平静。    烈火焚城,也是古往今来攻城手段之一,这种手段有些残忍,城中一旦火起,则不分将士和平民,也毫不顾忌城中的建筑物,很多人就是被大火活活烧死,同时很多难以攻克的城池随着大火而陷入混乱中,军心动摇,民心不稳,不太坚定的索性便因此而打开城门投降了。    李世民下令放火也是这个原因,大火可挫敌军士气,可动摇城中百姓民心,他的目的便是让城中混乱,唐军便可乱中取利。    看到远处城中火起,李世民和观战众将嘴角纷纷勾起一抹微笑。    战争从来没有仁慈,一旦战火烧起,百姓的生死便不在交战双方的考虑之中,双方军队求的只有一个目的,那就是胜利。为了胜利,死多少百姓全无所谓,战后的文人们只会煽情地用一句“必须付出的代价”来粉饰无辜百姓的死亡。    无可否认,李世民无论被人吹嘘过多少次,多少年,他同样是无情的君主,与古往今来的君主们没什么区别,他的眼中也只装着“胜利”二字,至于百姓,尤其是敌国的百姓,他是不可能放在心上的,否则也不会下允许屠城的命令。既然不在乎了,放火焚城对他来自然是毫无压力的,他只恨火烧得不够大,烧死的人不够多。    城中火势越来越大,李世民和众将的笑意也越来越深。    火越大,城越乱,唐军则越容易从中取利。    “下令投雷手,加快速度,给朕把城门炸开,率先破城者,朕封万户侯,赏黄金千两!”李世民语气况下,攻破安市城的难度已无限提高了许多,绝非一朝一夕能拿下的。    …………    …………    毫无收获地回到大营内,李世民在帅帐中暴跳如雷,李素却在后勤大军的营帐外悠然自得地晒太阳。    大雪连下了三日,今日一早难得地放晴了,雪下得很厚,气仍很寒冷,但放晴后的北国风光景色却委实不错。    李素让高素慧在营帐外的雪地上铺了一张毯子和一层厚厚的褥子,面前生了一堆篝火,李素便盘腿坐在篝火旁,一边晒着太阳,一边烤着羊肉。    李素的营帐扎得有些偏,附近来往的将士不多,从家里带出来的百名部曲将各自的营帐扎在李素营帐的四周,标准的梅花状分布前后左右,将李素的营帐拱卫在正中间,看起来非常的工整对称,赏心悦目。    前后左右全是自家部曲,李素在营帐外晒太阳烤肉很有安全感,哪怕旁边侍候他的人曾经是个女刺客。    高素慧一声不吭地跪坐在他身前,撅着身子给篝火添柴,火势在她的拨弄下越烧越旺。    “我王师刚才攻城又一次铩羽而归,这事你听了?”李素阖着眼似睡非睡,仿佛梦呓般问道。    四周除了高素慧外再无旁人,李素既然开口问了,自然是在问高素慧。    高素慧神情不变,平静地道:“奴婢刚知道了。”    李素勾起嘴角笑了:“杨万春这家伙挺厉害呀,若不是敌我有别,我真应该请他喝一次酒,能把我二十多万大军拖在安市城下进退不得,可见此人本事不,此人用兵如神,诡谲莫测,你可知他的兵法是跟谁学的?”    高素慧摇摇头:“奴婢只知道他用兵确实厉害,当年泉盖苏文篡权,杨城主公然宣称不服平壤宣调,泉盖苏文恼羞成怒,领二十万大军攻打安市城,奴婢记得那一战令泉盖苏文吃尽了苦头,别人防守城池都是关闭城门死守,而杨城主却经常派骑兵出城,主动寻找战机,半夜偷袭,火攻,设伏,收买敌将,制造敌军内斗,甚至暗杀敌军将领等等,无所不用其极,但凡能折损敌军的手段,能用上的全用了,因为杨城主也是高句丽人,对泉盖苏文率领的大军下手留了分寸,泉盖苏文这才仅仅只损失了两万多将士,不得不撤军回平壤,默许杨城主世代永镇安市城……”    李素含笑听着,心头却愈发沉重。    杨万春果然不容易对付,本来从这几日双方大军互相攻守可以看出,杨万春用兵很诡异,谁也无法预料到他的思路,每次总能出其不意,这样的敌人往往很可怕,有点疯魔的意思,不定疯起来连自己都打。    听了高素慧的话后,李素对杨万春愈发警惕了,当二十多万唐军面对如此可怕的敌人,这个敌人身处在一个坚若磐石的城池里面,他的麾下还有十二万死心塌地的部将士卒,这么一个可怕的敌人,如何才能打败他?    李素想了很久,然后颓然地发现,他没办法。    这不是穿不穿越的问题,古人的智慧和才能不一定比千年后的人低,后人唯一的优势便是制造火器,然而事实证明了李素曾经过的话,战争靠的是人,不是武器,再厉害的武器,敌人终归会想到对付它的办法,只有人的智慧才是无穷无尽且防不胜防的。    所以曾经无往而不利的震雷在杨万春面前毫无用处,杨万春是个聪明人,从他听震雷的威力后开始,想必便一直在琢磨如何对付它,这个聪明人很快想出了办法,事实证明他的办法很有用。    这个聪明的可怕的敌人,他的弱点在哪里呢?李素无数次想过,如果自己是一军统帅,要与这么一个可怕的敌人交战,如何才能找到他的弱点,然后打败他。    很可惜,李素思考了很久,还是没能想出办法,这个杨万春似乎没有弱点,除非李素能混进安市城内,与杨万春交个朋友,然后每与他同吃同住,只有近在咫尺才能慢慢了解一个人的优点缺点是什么,如今两军交战,城内城外信息情报不畅,对敌人的性格和意图完全只能靠猜测,大家离得这么远,李素不可能找出杨万春的弱点。    发了一阵呆,李素的目光一瞥,看到了一声不吭的高素慧。    “你曾过,你是杨万春训练出来的刺客?”李素饶有兴致地盯着她,目光上下打量。    高素慧有些不自在地用手理了理略见凌乱的发鬓,然后点头道:“是,杨城主收养了奴婢,训练奴婢多年。”    李素目光露出戏谑的意味,妹纸演技不错,这时候还坚定地咬死了杨万春,非要跟他扯上关系,浑然不知李素早将她看透了。    飙演技嘛,李素不介意陪她搭个对手戏。    “除了训练刺杀之术外,平日里杨万春对你怎样?”    高素慧脸上闪过一丝怀念,幽幽道:“杨城主对奴婢很严厉,但平日里也对奴婢颇为关怀……”    “也就是,杨万春对你视如己出?”    “不至于,但也差不多了。”    李素兴致勃勃地坐直了身子,兴奋地看着她,道:“如果把你当成人质,刀架在你脖子上,把你押到城墙下,要挟杨万春打开城门投降,你觉得他会答应吗?”    高素慧不由露出苦笑:“公爷您莫调侃奴婢了,两军对阵,事关两国的国运气数,还有万千将士和百姓的生死,杨城主怎么可能会为了奴婢而投降?若要让奴婢猜他的反应,多半会亲自拉弓搭箭,将奴婢当场射杀于城墙下。”    李素不高兴地皱眉:“竟然如此残暴,是亲生的吗?”    随即李素一滞,想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。    是的,本来就不是亲生的。        高句丽都城,平壤。    平壤是座古城,相传三千多年前,帝庶子桓雄与熊女所生的檀君建立朝鲜国,其都城阿斯达就位于平壤,后来商朝末年,周武王伐纣灭商,为避新朝之祸,纣王的叔父箕子领着一家老往东逃亡,一直逃到现在的高句丽,创立了箕氏侯国,其国渐渐强盛,直到汉朝时才被灭国,于是这一段时期的箕氏侯国,被后世人称为“箕子朝鲜”。    由此可见,地球并不一定是个村,但亚洲各国却一定是个村,国与国之间多多少少都有点沾亲带故,几乎是个大族群,当然,族群的大家长自然是中原汉土。    平壤城很破败,作为高句丽的都城,它实在太提不上台面了,低矮如鸽子笼般的民居,气逼仄的市场,还有大街上寥寥无几而且基本都是老弱妇孺的平民百姓,这便是平壤城的全部景象了。    此刻的平壤王宫内正举行朝会,高句丽王高藏坐在大殿正中,打着呵欠一脸不耐烦地看着下面的臣子们议论纷纷。    高藏身前不足三步的一块蒲团前,坐着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,男子身躯魁梧,面色黝黑,五官颇为平凡,但目光却不时凶光闪现,显然是个不怎么友善的人。此人正是弑杀前任高句丽荣留王,扶持现在的傀儡高藏即位的高句丽权臣奸佞,泉盖苏文。    此刻高句丽君臣齐聚一殿,能商议的国事自然是唐国举兵入侵之事。    朝堂议事,身为君主的高藏一脸索然无味,毫不感兴趣的模样,不时地扭头张望殿外的色,似乎急于结束朝会,入后宫与各色美女们胡胡地,商议国事显然是在浪费他的宝贵时间。    泉盖苏文作为臣子,商议国事却是最认真的一个。    他不能不认真,原则上来,高句丽整个国家基本由他了算,高丽王高藏只是他扶持上去的一个傀儡而已,奸佞篡权,国君架空,君不似君,臣不似臣。    是商议国事,实则基本都是泉盖苏文在发号施令,下面的臣子们唯唯遵从,早在唐军长安誓师东征之前,泉盖苏文便知道唐国皇帝李世民有东征之意,唐国上下囤积粮草,打造兵刃之时,泉盖苏文也在高句丽国内厉兵秣马,整军备战。/p